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30

30.以下几节会进一

30.以下几节会进一步说明水星灵的秉性。要知道,所有灵人和天使,无论有多少,都曾是人,因为人类是天堂的苗床;还有,就情感和倾向而言,灵人完全和作为人活在世上时一模一样;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伴随着他。既如此,那么每个星球之人的秉性都能从来自那里的灵人的秉性得知。每个人的生命都与他同在,并且死后伴随着他(AC 4227, 7440)。生命的外在死后被封闭,内在则被打开(AC 431451286495)。这时,思维的一切细节都会暴露出来(AC 46335128)。

属天的奥秘 #1416

1416.“我要使你

1416.“我要使你成为一个大民族”表示天上和地上的国,这从“民族”的含义清楚可知:“民族”在内义上是指爱的属天品质或实体和由此产生的良善,因而是指全世界所有拥有爱和仁的属天元素的人。由于此处在内义上论述的主题是主,所以它表示一切属天品质和由此产生的一切良善,因而表示祂的国,这国就存在于那些拥有爱和仁的人里面。就至高意义而言,主本身就是“一个大民族”,因为祂是属天之物本身和良善本身。爱和仁的一切良善唯独源于祂,这也解释了为何主构成祂自己的国度,也就是说,祂是其国度全部中的全部,如天上的一切天使所承认的那样。由此清楚可知,“我要使你成为一个大民族”表示主在天上和地上的国度。
就内义而言,凡论述主和爱的属天事物的地方,“民族”(nation)都表示主和一切属天事物,这一点从前面(1258,1259节)关于“民族”(nation)和“列族或多族”(nations)含义的引证清楚可知。这一点也可从以下经文进一步得到证实。论到亚伯拉罕,经上说:
你的名不再叫亚伯兰,你的名要叫亚伯拉罕,因为我已立你为多族之父。(创世记17:5)
“亚伯拉罕”这个名字中的字母“h”发音柔和,取自耶和华的名,因为他代表耶和华或主。同样,经上论到撒莱说:
不可再称她的名为撒莱,她的名要叫撒拉。我必赐福给她,也要从她赐一个儿子给你。我要赐福给他,他也要成为多族;必有万民的君王从她而出。(创世记17:15-16)
此处“多族”表示爱的属天事物,“百姓的君王”表示源于这爱的信之属灵事物,它们唯独属于主。
论到雅各说:
你的名不再叫雅各,以色列才是你的名;就给他起名叫以色列。神说,我是雷神(译注:即希伯来语中的沙代神),你要繁殖增多,必有一个民族和一众民族从你而来,又有列王从你两腰而出。(创世记35:10-11)
此处“以色列”表示主,如一些人所熟知的,主自己就是至高意义上的以色列。当祂是“以色列”时,很明显,“一个民族和一众民族”,以及“从他两腰而出的列王”表示爱的属天和属灵事物,因而表示所有拥有爱的属天和属灵事物的人。论到亚伯兰和夏甲的儿子以实玛利,经上说:
至于这婢女的儿子,我必使他成为一个民族,因为他是你的种。(创世记21:13, 18)
至于以实玛利代表什么,可参看那节经文所给出的解释;“亚伯兰的种”表示爱本身,“民族”这个词由此而与从以实玛利出生的人有关。
“民族”(nation)表示爱的属天事物,这一点清楚可见于摩西五经:
你们若实在听从我的声音,遵守我的约,就要在众民中作属我的宝贵产业;你们要归我作祭司的国度,为神圣的民族。(出埃及记19:5-6)
“祭司的国度”,就是主在天上和地上的国度,凭爱的属天事物而被公开称为“神圣的民族”;而主来自其王权的国度凭爱的属灵事物而被如此描述,被称为“神圣的人民或圣洁的民”;因此,上述经文中“从两腰而出的列王”是指属灵事物。耶利米书:
耶和华说,这些定例若能从我面前背离,以色列的种也就在我面前永远不再是一个民族。(耶利米书31:36)
“以色列的种”表示仁之属天品质或实体,当这种不复存在时,主面前就不再有一个民族。
以赛亚书:
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见了大光。你使这民族繁多。(以赛亚书9:2-3)
这尤其论及各民族(译注:新世纪版本,非犹太民族)当中的教会,但一般论及所有虽没有知识,但却过着仁爱生活的人。这些人是一个“民族”,因为他们是主国度的成员。诗篇:
使我见你选民的善,乐你民族的乐,因你的产业而荣耀。(诗篇106:5)
此处“民族”明显表示主的国。“民族”表示爱的属天品质或实体和由此产生的良善,上古教会成员正是出于对“民族”这一含义的感知才划分为单独的家庭、宗族和民族。他们通过这种划分来感知主的国度,因而感知属天之物本身。由这种感知产生了具有灵义的东西,或说产生了象征,由具有灵义的东西或象征又产生了代表。

属天的奥秘 #5126

5126.“你仍要将

5126.“你仍要将法老的杯递在他手中”表好叫它们能由此服侍内层属世层。这从“递杯喝”的含义和“法老”的代表清楚可知:“递杯喝”是指变成自己的,如前所述(5120节),显然,它也是指服侍;“法老”是指内层属世层(5080,5095,5118节)。因为既有一个内层属世层,也有一个外层属世层;外层属世层由直接从世界经由感官进入属世心智,也就是说,进入属世心智的记忆,并由此进入想象的印象构成(参看5118节)。
  为叫人们知道何为构成外层人的外层属世层和内层属世层,并由此知道何为构成内层人的理性层,有必要在此对它们作以简要介绍。从婴儿到童年,人唯独仰赖他的感官,因为在这段时期,他通过身体感官所接受的,无非是地上、肉体和世俗的印象;在这段时期,这些印象也是他形成自己的观念和思想的原材料。与内层人的交流尚未开启,除非他能领悟并保持这些印象。这时,他所拥有的纯真只是外在的,而非内在的;因为真正的纯真居于智慧。但主利用外在纯真将经由感官进入之物纳入次序。在这第一个时期,若没有来自主的流注,就永远不会有任何根基使得适合人的心智理智或理性层级能建于其上。
  从童年到少年,与内层属世层的交流通过学习何为正派、有公益精神、高尚而被打开,既通过父母和老师的教导来学习,也通过自己努力的寻求来学习。从少年到青年时期,交流通过学习文明与道德生活的真理与良善,尤其通过聆听并阅读圣言学习属灵生活的真理与良善而在属世层和理性层之间被打开。事实上,他越运用真理使自己沉浸于善行,也就是说,越将所学到的真理付诸实践,理性层就越被打开;相反,他越不运用真理使自己沉浸于善行,或越不将真理付诸实践,理性层就越打不开。然而,他所知道的,仍留在属世层里面,也就是说,仍留在他的记忆中,因而可以说留在屋外的门槛上。
  但是,在这些年和接下来的生命时期,他越漠视良善与真理,拒绝接受它们,甚至背道而驰,也就是说,甚至反过来信虚假、行邪恶,理性层就越被关闭,内层属世层也是。尽管如此,主的神性眷顾仍使得交流保持开放,以便赋予他理解他所知道的良善或真理的能力。不过,他若不真正悔改,并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与虚假并邪恶抗争,就不能将这些变成他自己的。然而,对那些允许自己重生的人来说,情况恰恰相反;因为他们的理性层逐渐,或相继被打开,这时内层属世层被有序排列在它之下,外层属世层则在内层属世层之下。这种情形尤其出现在从青年晚期到成年这段时期;并持续到他们生命的最后几年,之后在天堂持续到永远。由此可知是什么构成人的内层属世层和外层属世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